这期杂志做完了,八月也基本要结束了。每月都是匆匆忙忙,在各地出差,插空回到温哥华做做杂志。不知是没赶上温哥华最热的天气还是最热的天气压根就没在这里出现,感觉这个夏天除了八月末这几天温暖了一下,有了二十五、六度的“高温”,其他日子还是有点凉的。而夏天,就要这样过完了。
去超市购物,补充赶杂志期间吃空的冰箱,铺天盖地的月饼专柜让我猛然想起——中秋节要来了!对于每个节日,都是有些小恐慌的,尤其是中秋、春节这种理该合家团聚的节日,总是让你倍加思念那些不在身边的亲人。
其实,记忆最深刻的中秋倒不是和家里人过的。上小学的时候,每年中秋夜,全校师生都聚集在一起。操场上摆起桌椅板凳,水泥主席台背后总是挂着一幅巨大的背景画。记得有一年的画上是一轮巨大的圆月,一艘宇宙飞船正风驰电掣般驶向它。老师和各班选出的小演员轮番上台表演节目,我们这些观众坐在台下乐呵呵地看表演,嗑瓜子,吃月饼。月饼是要自己带的,其他都由学校提供。话说当年的月饼总是硬得很,需要好牙口才嗑得动。我爸总是给我带五仁月饼,多年后五仁忽然开始被大家嫌弃,而当年的我可是吃得很开心的。操场中央都是要点篝火的,柴火噼里啪啦地燃着;台上演员卖力地表演,台下观众目不转睛,乐不可支,气氛真是热烈得很。晚会的尾声是放孔明灯,男老师们将几盏孔明灯点燃,大家一起仰着脖子看着灯慢悠悠在夜空里越升越高。那时候想,这些灯是能飘到月亮上去的吧。
我是属于记忆力极差的人,一起念小学、中学的同学想不起来几个,而那么多年前的中秋晚会却能记得如此多的细节,不能不感谢那时候的小学老师和校长,每年都费心劳神地将晚会操办得如此成功。而他们还要缺席亲人们团聚的晚餐,陪着我们一起过节,每每想起都觉得感恩。
到温哥华后过得最有意思的中秋是和邻居们一起。老外们哪懂得中秋,却是兴致勃勃地和我一起张罗。我们在Stanley公园的野餐桌上正儿八经地铺上台布,摆上洁白的细瓷餐盘,拿出精心准备的食物还有月饼,大家围坐一桌,边吃边聊。碧绿的草地,灰蓝的大海,太阳在一侧落下,月亮从另一侧升起。我给他们讲中秋节的来历,讲嫦娥奔月和月兔的故事,他们瞪大了灰色或蓝色的眼睛,觉得中国文化真是amazing。
在温哥华十几年了,早已不觉得是背井离乡。家乡北京,夜里梦回中还是什刹海湖畔的杨柳,小胡同里的人家,夏日大枣树上的秋蝉聒噪,还有秋阳落在琉璃瓦上的点点金光……而这些,也只在梦中了,再寻也是人是物非。温哥华却让人越来越如鱼得水,在心里默认为第二个家。
日子在向前飞奔,心里却总是忆着旧事,倒也不惆怅,就像在湍急的河流底下,总有一方静水深流,让人安定而温暖。
九月金秋,祝大家中秋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