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酥酥一家初次見面是在華埠春節大游行期間。當時她大概只有六,七歲,紅色絲綢中式棉襖,紅色的蝴蝶結,紅撲撲的圓臉,就像從年畫上走出來的一樣,與背後一對紅髮白人父母一起,在觀看游行的人群中格外顯眼。
“恭喜發財!”父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女兒接過紅包,也是中文道謝“謝謝,新年快樂!”
從此,幾乎每年大游行,我在發紅包時總能碰到他們。原來這家人從内陸Okanagan趕來,就是來看春節大游行。曾經在台灣傳道的父親Derek說,自從收養了酥酥以來,春節便成爲他們家最重要的節日,甚至比聖誕節還要隆重。
“我們每年都舉辦派對,慶祝中國新年,很多好吃的,挂上燈籠,貼上春聯,還會親手做些剪紙窗花,媽咪會穿上美麗的旗袍,”酥酥邊説邊比劃,“家裏就像宮殿一樣,好漂亮!我的鄰居和同學們都喜歡來。”
“還有許多中國糖果呢!”一直笑而不語的母親Susan輕聲提醒道。
“對了,爸爸每年都會買很多‘小孩酥’,從中國寄來的呢!”原來當年從江蘇收養酥酥時,福利院阿姨說,酥酥被送來時的隨身物品中有一包‘小孩酥’糖,於是大家都叫她酥酥,直到現在。
“中國新年派對成了我們家的傳統,剛開始酥酥還不習慣,因爲鎮上幾乎沒有華人,總有小朋友會盯著她看,甚至有時還會動手,去掰酥酥的眼睛。”Derek說著一陣大笑。這時,酥酥突然擺開功夫的架勢,“嘿,嘿!”一副不好惹的樣子,逗得我們哈哈大笑。
“我們必須要面對孩子的身份認同和欺凌問題。”Derek話鋒一轉,說,“孩子必須要知道自己從哪裏來,瞭解中國文化,因此我們堅持在網上學中文。”
“星期二,星期四,星期六我們在家裏必須要講中文。”酥酥插話說,“爸爸還教我跆拳道,教我念唐詩呢!新年派對上我還朗誦過‘靜夜思’。”
是否會去中國尋找親生父母?”我們不反對,這要由酥酥自己決定。”Susan說,“我想等孩子長大一些,我們全家會去中國旅游,畢竟是一筆不小的花費,到時一定會到酥酥的家鄉看一看。”
“所以我們堅持要她學習中文,她很溫順,但也很倔强。”Derek說,“她會做出自己的決定,現在我們要面對的是她的叛逆期,很快就到呢!”
今年春節,由於疫情的原因,雖然華埠大游行已經取消,但酥酥的中國新年派對將如期舉辦,並首次以虛擬方式舉行。Derek透露,酥酥可厲害了,聯合北美其他收養孩子的家庭在網上共同慶祝中國新年,這會兒忙著呢。
是的,今年春節無法像往年一樣與親朋好友聚會,但我們仍然可以發揮創意,傳遞愛與溫情,過一個不一樣的農曆新年。畢竟,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隨著疫苗接種的展開,用首席衛生官亨利醫生的話來説,曙光在前頭。
春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