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Charlene Ling
攝影:Lia Crowe
1913年,廣東移民黃公禮(Wong Kung Lai)在溫哥華華埠開設Modernize Tailors趨時裁縫店;
2017年,黃公禮之子,為喻爲“華埠最後的裁縫”的黃光大(Bill Wong)去世;
2017年,台灣移民吳欣蒨(Mia Wu)接手經營“趨時裁縫店”。
“Bill的離世有些突然。”Mia回憶道。
“雖然當時他已經95歲,但我們誰也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後來忙著把未交件的工作完成,一切似乎都沒有變化。但是當客人進來的時候,我需要告知他們Bill過世的消息,並且請求他們給我一次機會,證明我能獨當一面為他們工作。”
接手百年老字號對Mia來説是個艱難的決定。“我是新移民,說著一口台灣口音的英文。我的年齡、我的性別,都會讓別人質疑是否有能力接手一家百年老店,而且是個以傳統男仕西服起家的老字號。”
Mia來自台灣南投縣魚池鄉日月潭,在家中排行老三,從小跟媽媽學習裁縫,對設計一直抱有熱忱。大學時,雖然主修國際貿易,但她也去設計學院選修服裝設計課程。2013年9月,Mia來到加拿大設計學院Blanche MacDonald Center學習服裝設計。
“當初選擇出國求學,是希望能把這個興趣深造成一輩子的職業。”她說。
他鄉遇伯樂 勝似家人
Mia和趨時裁縫店的緣分,要從2014年12月說起。當時她正準備學校畢業展,作品是傳統西服的褲子和馬甲。由於需要打釦孔,在學校老師的引領下,她來到趨時裁縫。雖然是第一次見到Bill,但兩人一見如故,一聊就聊了兩個小時。Bill回答了MIa很多問題,也分享了他的理念。臨走時,Mia提出想加入當學徒,Bill一口就答應了。
“當年走進這家店之前,我完全不知道背後的歷史和故事,甚至對加拿大一點也都不認識。每天上班的時候,Bill都會跟我分享她的故事和經驗。他和他的家人都對我很好,非常照顧我。”
Bill是Mia的伯樂,兩人的相處更像是家人。當Bill知道Mia住在國際學生分租套房的客廳,便給了她一把裁縫店的鑰匙,讓她在下班後能在店裡做自己的作品。又給了她更多工作機會和薪資,讓她不用在假日去餐廳打工賺生活費,可以更好地學習及鑽研設計和裁縫技術。
“我結婚的時候,依照台灣的習俗,女方家長要做一套西服給新郎。”Mia說,“由於我的家人都在台灣,Bill主動提出為我的未婚夫做了套西裝。他是我的師傅、恩人,也是我在異鄉的家人。”
接手經營 直面挑戰
Bill過世後,Mia開始思考人生的下一步。當初的那些壓力,慢慢成為她的動力,客人的信任,也讓吳欣蒨積累了信心。而最終決定接手趨時裁縫,是因為Bill的老朋友、溫哥華設計師Beverli Barnes的一句話。
“‘Mia, keep Mordernize alive。’聽到這句話,我無法忽視心中一直存在的使命感。”Mia說,“我試著突破原本的自我懷疑,專注大家給我的肯定。我知道,Bill也是這麼希望的,所以他才願意無私地栽培我。”
遠在台灣的父母也再次伸出援手,資助女兒接手裁縫店。此時的Mia,剛剛懷了寶寶,每天挺著大肚子上班。“最大的挑戰是裁縫師的斷層。我的師傅Park Wong在他86歲時退休,他和我之間,沒有中間年齡層的裁縫師。所以技術上無法百分百地傳承。很多時候我要到圖書館,從書中尋找答案。”
“雖然很艱難,但我沒有選擇放棄。我希望有一天能告訴孩子,媽媽很努力、沒有放棄,所以當你遇到任何挑戰,都不要輕易放棄屬於你的理想。我要做孩子的榜樣。”
百年老店 重新出發
Mia接手趨時裁縫後,重新設計了Logo,為百年老店帶來新氣象。她說,希望在創新中保留經典。
“我們重新定義了趨時裁縫的服務對象,裁縫不再是成熟男性的專屬服務。隨著時代的推進,女性、同性、中性、孩童,都成為了我們的顧客。我們的員工不只懂縫紉,也懂設計。每一次顧客諮詢中,我們當場給予建議、設計,陪著顧客挑選布料、鈕釦,給他們量身。”
Mia也為趨時裁縫訂下中長期目標,希望在三年內讓團隊成長,吸引更多人到店裡工作;同時進軍多倫多男裝時裝週,增加知名度。長期目標,是將Bill傳承給她的店舖永久經營下去。
“在創新中傳承,拋磚引玉,提供機會給同樣想學習裁縫工藝的年輕人。甚至開設培訓課程,將老師傅的經驗有系統地傳承下去。畢竟,溫哥華有很多服裝設計學校,卻沒有一家裁縫師學校。(前輩留下)最重要的遺產是精神,一種傳承、包容的精神,信任和願意放手並相信後輩的精神。”
走過百年的風風雨雨,遇上熱愛縫紉和設計的Mia,趨時裁縫走進了新時代。而趨時裁縫,也讓Mia找到了歸屬感。
“每當我因為外來身份自我懷疑的時候,Bill就告訴我,他父親那一代也是新移民。大家來自不同國家,但都選擇在溫哥華華埠生根,開始新生活。當年,Bill的父親從中國帶來很多年輕裁縫,他們未必有血緣關係,但同樣是為趨時裁縫打拚。今天的我,也是一樣。”
如今,Mia也經歷著前輩的故事。她的孩子Erika也在裁縫店長大,模仿著大人立裁、拿著量尺、粉筆在布上畫線:“我們都笑說,任何在趨時裁縫長大的孩子,一定都是這樣的。”
這,就是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