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Charlene Ling
攝影: Todd Duncan
攝影助理: Dan Zubkof
拍攝場地: Shaughnessy Golf and Country Club
從抗拒、緊張、興奮到欣然接受。
溫哥華土生土長的零零後華裔業餘高爾夫球手劉萱(Michelle Liu) 雖然才14歲,但已經把“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 (If it doesn’t challenge you, it doesn’t change you.)當作自己的座右銘。
7 歲時,Michelle 開始與高爾夫球結緣;3 年後,連續贏得三個青少年世界冠軍(IMG、US Kids、FCG);13 歲時,成為卑詩業餘女子高球賽最年輕的冠軍;2021 年夏天,Michelle 又以優異的成績拿到美國女子高球賽的入場券,同時在勞力士美國青少年高爾夫協會積分榜上(Rolex AJGA Rankings),排名第七。
“創可貼”女孩
剛接觸高爾夫球那年,Michelle 只有 7 歲。當時她和姐姐一起參加一個高爾夫夏令營,從此與高爾夫球結下不解之緣。
“我小時候不太擅長如足球和冰球一類的運動。高爾夫球的節奏較慢,同時也是戶外活動。用球桿把球打到洞裡,我覺得很有趣。我也喜歡競技,那時就萌生了‘我能打得多好呢’的念頭。”
Michelle 從小練球就十分刻苦。因為每天都要揮桿,主握桿的手經常長繭,傷口常常是好了又破、破了又好,比賽的時候經常要纏上“創可貼”。Michelle 的媽媽說,“創可貼”是她的常態:“有時候我跟先生聊天時說,我們家的環境也不錯,看看這小姑娘的手像是歷經滄桑,不像在這種環境下生長女孩子的手。作為小姑娘,美很重要,需要這樣麼?”
比賽磨練心志
相比起“歷經滄桑”的雙手,讓媽媽更心疼的是 Michelle 在比賽中遇到失誤後的瞬間:“我給她報名比賽,常常往較大的年齡段報。(比賽時)不能有大人幫她推車。記得在亞利桑那的一場比賽,她把球打到沙坑。打了三、四桿才打出來,組織者在旁邊監督她完成,趕緊推車跟上其他人。她是一邊哭一邊推車往前跑。”
“下一個洞是三桿洞,她站在台上、眼淚一擦,標標準準地打上去。”
現在的 Michelle 在賽場上沉著冷靜、滿懷自信。但她坦言,參加高球賽事時心理素質是最大的挑戰:“不止一開始比賽的時候我很緊張,其實每一次比賽都很緊張。現在不是說我已經克服,反而是意識到自己的緊張,控制自己的情緒,而不是情緒控制自己。”
“以前曾經試過一桿沒打好就萬分懊悔,接下來四桿都完蛋了。現在會把每一桿都單獨分開來看。就算第一桿沒發揮好,下一桿都能扳回來。”
“我認為正是因為她的心理素質,讓她比同齡人在高爾夫上取得更好的成績。” Michelle 的媽媽這麼說。
年少成名 保持初心
說起當初參加比賽,她坦言是抗拒的:“第一次參加比賽是本地一個學童高球賽。其實當時不是很想參加,因為害怕做不好。但結果成績還不錯,我覺得很酷,更想要參加更多比賽。”
正是這種熱愛挑戰,勇於迎難而上的積極態度,幫助 Michelle 快速在高球界嶄露頭角。2019 年開始發光發熱,在加拿大女子業餘高球賽、亞利桑那女子高球公開賽和卑詩青年女子高球賽等重要比賽多次摘得桂冠。
說起早前參加的卑詩業餘女子高球賽,Michelle 仍然難掩興奮:“這是大型賽事,能夠參與是非常酷的經歷。參賽者都很優秀,都是在電視上能看到的人。”
在多場高球賽獲得優異成績,年齡不大的 Michelle 成為了媒體爭相報導的對象。年少成名,她還是她。這也是讓Michelle 的媽媽感到驕傲的地方:“她 12 歲打進加拿大女子公開賽,被很多記者採訪、又上電視,也有多人找她簽名。作為媽媽我感到既驕傲又擔憂。擔心她過分膨脹,帶著包袱參加之後的比賽。”
“但後來驚訝地發現,Michelle 處理得很好。她從不覺得自己是很好的高爾夫球手,成名也是偶然的。這些完了就完了,她又回到同齡人的尋常生活,該幹壞事幹壞事。”
疫情趨緩 再創佳績
Rob Houlding 是 Michelle 的教練。兩人結緣的時候,Michelle 是 8-12 歲班級中最小的一員,緣分一直維持至今。Michelle 一路以來的成長,他都看在眼裏:“她成熟了很多。一開始很害羞,現在會嘗試更多溝通,更多分享發生的事情。”
2020 年因為新冠疫情,Michelle 本來要參加的比賽要暫停舉辦。所幸未有對她的職業生涯造成影響。期間,她每週都到健身房健身三到四次,同時也有游泳,變得更加強壯。
2021 年疫情趨緩,Michelle 在夏天舉行的美國青少年高爾夫協會多項賽事中取得佳績,在勞力士美國青少年高爾夫協會積分榜上(Rolex AJGA Rankings),排名第七。
“她才 14 歲,前途不可限量。” Rob 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