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卑詩省寶雲島,住著一位享譽國際的花藝大師—Hitomi Gilliam。她的設計兼容東西,既有東方的簡約之美,又有西方的繁盛富麗。Hitomi力求創新,致力於培養新人,推動花藝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撰文: Charlene Ling
攝影: Colin Gilliam
Hitomi Gilliam 在東京出生,12 歲那年舉家搬到紐約,之後再移居溫哥華並落地生根。她的爸爸是一名生物化學教授。若按照家裡所希望,Hitomi 會攻讀理科,並和兩個妹妹一樣成為醫生、會計師一類的專業人士。但在這件事情上,她叛逆了一把。
“我,就是喜歡藝術。”
天赋过人 迅速展露头角
Hitomi 在卑詩理工學院攻讀景觀與種植科,畢業後移居Mission,與當時的男友一起經營綠植溫室 Satsuki Grower。她學以致用,從排水系統、種植再到銷售,統統親力親為。創業第一年,由於溫室所種的綠植賣不到理想價錢,Hitomi 乾脆自己開一家花店。這也成了她花藝之路的起點。
“那時是 70 年代末,剛好碰上了這個產業蓬勃發展、花店的生意不錯。之後有人問我做不做婚禮花藝,一開始真的不知道怎麼做,所以我是一直拒絕的。直至一個退休花藝師朋友說可以協助,我便試一下,結果發現自己真的很喜歡。”
“那位花藝師朋友說,完全看不出來我從來沒有做過(花藝),鼓勵我入行。”
之後 Hitomi 的天賦展露無遺。80 年代,才華橫溢的她先在卑詩省花藝設計大賽中拔得頭籌,不久又在加拿大花藝大賽獲得佳績。後來她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泛美設計大賽(AFS Great American Design Contest)中從四千多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摘得桂冠,從此打開了知名度,並屢獲國際大獎。
Hitomi 說,不斷參賽讓她不斷有新的嘗試,對花藝的興趣也都愈發濃厚,也讓她在這一行越走越遠。
从艺术出发 打造独特风格
Hitomi 的作品充滿藝術氣息。簡單幾朵鮮花、幾隻綠藤,遇上 Hitomi 一雙妙手便搖身一變,成為饒有意味的花藝作品。她的不少作品看似簡單,但在構圖、顏色搭配及意境上都相得益彰,絕對堪稱藝術品。她對花藝的獨特理解,造就了與眾不同的境界。
“很多花藝師家中有不少關於花藝的書籍,我也有一些。但更多是關於藝術的。我從小就很喜歡藝術。無論是畫作、雕塑、建築還是時尚等,只要和藝術有關我都有涉獵,也都是我的靈感來源。”
“我的創作思維不僅僅侷限於花藝,而更像建築藝術。創作時,我會首先會定好基調與結構來支持花藝作品。更廣的視野也讓作品更加獨一無二,讓我的靈感永不枯竭。”
Hitomi 在日本出生,之後移居西方。作品中也常常看到東西方文化的美妙碰撞:“無論是傳統花道與其他流派花藝,還是不同文化中的各種元素,我都希望做到融合與平衡,表達出獨特的美。”
Hitomi 不斷創新,她的花藝功力深受肯定,國際奧委會、溫哥華美術館及紐約蘇富比藝術學院都曾經採用過她的作品。
乐于分享 推动花艺可持续
Hitomi 涉獵花藝行業的各方各面、擁有多重身份,包括花藝師、講師和咨詢師等等。她曾在安大略美術館、芝加哥植物園和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等擔任講師,分享花藝知識,出版過多本花藝相關的書籍。另外,她還提供私人花藝課程,給世界各地的花藝愛好者講課。
“疫情前,我每年有 250 天都在外面。當時雖然已經有在網上授課的想法,但因為太忙也沒想太多。疫情後,在兒子的建議下在網上開班授課,後來也覺得不錯。網上授課可以接觸到世界各地的學生,有更多的互動。”
目前 Hitomi 與兒子經營一個花藝活動公司,也經常在多個社交平台及視頻頻道中分享花藝知識,她希望將花道文化介紹個更多人。
“我在日本長大,對日本文化有深刻的體會。希望更多人瞭解東方文化。我在分享的時候會根據不同人的不同背景、用他們生活中所熟悉的例子來幫助他們理解,也令他們更容易接受一些來自東方的文化。”
近年來,Hitomi 積極推動及探討花藝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除了開設課程之外,她還主辦“ FREESIA 峰會”、邀請十多位來自世界各地的花藝大師一同探討有機花藝和可持續發展。
“包括花的種植方法是否有機?是進口還是本地種植?花藝工具是否具有可持續性?花藝與環境的最佳關係是什麼?其實很多新入行的花藝師都有這個(可持續發展)想法,但要做足夠的研究、希望一切都能向好的方向發展。”
“我剛在美國花園俱樂部展開兩個有關花藝可持續發展的工作坊。每個工作坊都有三十五名來自世界各地的花藝大師,他們會將相關的知識傳播開去。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很高興可以參與其中。這也是我未來希望繼續推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