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旭和她的可食用花園
撰文: Bei Jiang, 圖片: Yongxu Yu
最理想的生活狀態是什麼呢?我在師姐那裏找到了答案。
于永旭,BC大學景觀建築學的師姐,曾在世界上頂尖設計事務所擔綱主持,足跡遍及全世界,直到 2014 年才回到加拿大。奔波勞碌之餘,她心裡最鍾愛的,還是可親可近的私人可食用花園。
綠手指
一個溫暖如春的人,注定也把私家花園的景觀設計做到極致。師姐的休閒時光都花在自家院子裡。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到兩年,師姐的花園便脫胎換骨,從最初乾枯的草坪,變成當地最神奇的鄉間莊園。
豐富的品種和美好的生機吸引鄰居駐足觀望,隔著綠籬詢問她種花心法。得知她是專業的景觀建築師,於是問她能否幫忙設計自家花園,景觀設計事務所 Point Landscape Studio(PLS)由此誕生。
從街坊鄰里到設計界朋友口口相傳,永旭的名字很快為業內熟知。朋友圈、Instagram曬花園照的美圖也吸引了更多客戶。師姐的性子本就安靜而舒緩,常帶著客戶去苗圃買苗,還手把手地教他們如何修剪、維護。久而久之,好心腸綠手指的名聲便傳播開來。師姐索性辭職在家,全心全意地經營起個人設計事務所來。
對很多人來說,創業是一個願景,需要熟練的技巧、穩定的客源、還有充足的精力來應對生意。對永旭來說,這一切似乎水到渠成。
可食用花園
永旭在中東、中國大陸和香港工作期間設計過很多大型項目,包括卡塔爾的Cultural Village(擁有234棟豪華別墅的大型住宅區)、卡塔爾酋長的宮殿花園,還有澳門豪華賭場酒店群“普京宮”。然而,最貼近她內心的是可食用的花園。
可食景觀不是單純的菜園,而是指在觀賞花園裡種植食物的簡單方法。這樣的景觀不僅美麗,還可提供食材。同時觀賞花卉可以吸引傳粉昆蟲,增加果實的坐果率。
追根溯源,這種理念與多功能景觀(multi-functional landscape)一脈相承。景觀的多功能性,是我們在 UBC 園林教學中提倡的做法,這裡的多功能意味著花園集美學、社交、生態安全、環保、經濟性、尊重生命(以及親生命性)、身心健康等於一身,不是從單一指標、而是多個角度考量。
在世界各地不同種族和社會經濟地位的社區,到處都有可食景觀的蹤跡。陶淵明的詩句“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描寫的既是美景,也是可食用的花園。
二戰期間,陷入困局中的倫敦、巴黎市民紛紛在自家玫瑰園補種橘子樹、桃樹,採摘下來作果醬,給自家餐桌增添風味;在牆根下種迷疊香,百里香,牛至等香料,及毛地黃等草藥和蔬菜,讓每個季節都有新鮮的花草茶,給戰爭中饑餓、噩夢鬱結的人們以慰藉。
溫哥華的李子柒
為了追蹤師姐一年四季怎樣佈置她的家,探訪她家美如紀錄片的院子,我變著法兒、想各種理由拜訪她。
站在師姐家 1.08 英畝的院子裏望去,花草瓜果,你擠著我,我挨著你,如一眾活潑的孩子圍繞著剛出生的嬰兒,綻放友愛的本性。這看似不經意的小型植物園,背後其實有的是多年親手實踐園藝,以及對植物生長規律的洞察。
和傳統的菜園不同,要仔細看才能發現那些夾在觀賞植物中的水果、蔬菜和香料。辣椒傲立在鳶尾的後面,蜜瓜匍匐在玉蘭樹下,芝麻菜依傍在芍藥旁邊,洋蘇草躲在菊蒿側面,草莓混雜其間……。
我問師姐,有了可食用花園是不是意味著很少光顧超市和菜場了?她說,真的哦,已經好久沒去市場買過菜了。她說,自己只要在花園裡就會很開心,春華秋實,四季更迭,看著植物從嫩苗到開花結果,照料它們很有成就感。
閑暇時,從花園摘來南瓜花,到厨房攤個蛋餅,花園裡的花花草草,都可入口。師姐說,很多人喜歡綠油油的草坪,她更青睞有生命活力的可食用花園。這樣可以讓她做飯時,只需到花園走一走,就會找到烹飪靈感。
生機勃勃的可食用花園也招來松鼠、小鳥、鹿甚至熊的造訪,給了師姐與鄰居互動的理由。如何對付浣熊,做果醬的秘方,怎樣給果樹除蟲……這些可比談天氣有趣多了。當草莓、櫻桃或黑覆盆子成熟時,和鄰居們分享也是一大樂趣。
師姐的花園還是她的實驗田。她種下很多種植物,觀察它們的生長習性。比如生長速度、花期、對陽光和水的需求及搭配藝術等,為她設計的項目提供第一手經驗和素材。
好多人喜歡李子柒。人們隔著屏幕,看她春耕秋收,摘花收果的詩意生活,内心期許一種暫時無法達到的美好生活。
我常說,師姐就是溫哥華的李子柒,有朋友甚至為她賦詩一首。 她說,其實很簡單,只要你願意寫,生活就有詩了。